2024-05-15 19:05:09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象式坦克歼击车油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象式坦克歼击车油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二战坦克歼击车最强的是哪款?最强的是“猎虎”家族吗?

居然出现了一边倒的支持德国这种情况,令人费解。

象式坦克歼击车油耗 象式歼击车内部结构图

歼击车这个问题上,德棍很是尴尬的。盘一盘德国的歼击车……废铁男虽然取得过很好的战绩,但车体过度炫技导致可靠性太差,而且火炮也没有质的飞跃。猎虎是资源匮乏加赶工的产品,质量不过关,只能名义上最强。犀牛虽然可靠性不错,但苦于薄皮大馅,抗不了线,除了怼过一辆潘兴,实在是没神马可圈可点的杰作。反倒是猎豹,我觉得综合指标可谓二战同类产品最杰出,虽然没有猎虎废铁男那么生猛,但也足够,可靠性也比黑爆提升了一点。我觉得论二战最优秀,可能它是德国最有有力的候选人了,只是数量太可怜,没发挥什么作用。像三突、四歼、追猎、黄鼠狼都是非常优秀的战车,可惜中后期盟军发育以后,就非常力不从心了。其实德军前期的屌丝战车反而是最杰出的。然后,没了!德军就这点玩意……

相比之下,我觉得苏联su85、su100都很优秀。可能苏联人的产品不是坦克兵的最佳伴侣,但它们和t3485一样,是指挥官的最爱。如果觉得还不过瘾,上su152动物杀手怎么样(如果他还算歼击车的话)。

同时,美军的M36杰克逊难道不优秀吗?这货也是高性价比大杀器。在欧洲战场上非常活跃,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最后,如果你还觉得盟军战车都不如德国的,也可以考虑一下价钱和交换比……

从纸面上的数据来看,无疑德国的“猎虎”坦克歼击车是最强的,总重高达82吨,意味着可以搭载威力更大的火炮和更厚的装甲,它安装一门128毫米坦克炮,威力惊人,在3000 米距离上可以击穿170毫米厚的钢板,1000米的距离上可以击穿230 毫米厚的钢板。“猎虎”的正面战斗室的装甲厚度高达250毫米,这保证在当时盟军所有类型的坦克和坦克歼击车还无法摧毁“猎虎”之前,“猎虎”却可以轻易的击穿它们的正面装甲并摧毁之。

“猎虎”坦克歼击车看似“无敌”,实则存在致命的弱点,那就是机动性,它实在是太重了,这直接导致“猎虎”坦克歼击车存在以下几个严重的缺陷:机动性太差,即便采用了大功率的发动机,“猎虎”的时速还是太慢了,使得作战部署不够灵活,无力应付突发的危机,这在战争中是常有的事;其次是过于依赖后勤补给,重达80 吨的“猎虎”油耗极高,加满油的猎虎行程最终只有100 公里多点,这意味着“猎虎”经常需要临时退出战场进行补给,一般情况下还好点,一旦战线不够稳,固处于不断撤退的态势下,很难保证“猎虎”会得到及时的燃料补给,许多情况下,那些“完好无损”的“猎虎”在撤退途中由于缺油而不得不炸毁抛弃,尤其是在东线,苏军的大纵深突破深度一般都超过200公里甚至达到300公里,没有后勤补给,这些“猎虎”根本不可能逃出苏军的包围圈。

即便是比“猎虎”坦克歼击车还要轻一些的“象”式坦克歼击车(改进后的“斐迪南”式)对于实战而言也太重了,“象”式的重量在65 吨左右,而“猎虎”相比“象”式足足多了小20 吨,对战场的适应性也就更差了。

从实战的角度出发,最好的坦克歼击车就应该属“猎豹”坦克歼击车了,“猎豹”坦克歼击车配备一门高倍径的88 毫米坦克炮,和“虎王”重型坦克是同一种坦克炮,穿深极强,2000米的距离上可以击穿除Is-2以外绝大部分的盟军坦克。其80 毫米厚近55 度的倾斜装甲拥有着不俗的防护力,在保证了火力和防护的同时,“猎豹”的总重才45吨,时速可达55 公里/小时,拥有着良好的机动性,可以说是坦克的三要素:火力、装甲和机动性这三者完美的融合,实际战斗力远比“猎虎”和“象”式要高,非常受德军官兵的欢迎。

一些人认为德军的三号突击炮G型是性价比最高的坦克歼击车,应当算是最强的,不过到战争后期,介于盟军的重型坦克呈现装甲越来越厚、火力越来越强的趋势,三号突击炮已经越来越难以应付这种威胁,其装甲防护和火炮威力都已经无法满足德军的需要,也无法再做进一步的改进,随着战争的持续,退出战争舞台是迟早之事。

德国二战重型坦克歼击车,战力很强,但为何仍是失败的作品?

你说的应该是基于虎式坦克研制的斐迪南,后期改了下,叫象式,战斗全重为68吨,车全长8.14米,车体长6.8米,车宽3.38米,车高2.97米,车底距地高483毫米。成员6人:车长、炮长、驾驶员、机电员和2名装填手,主要武器为一门克虏伯公司制造的Pak43型88毫米加农炮,火炮全长9.2米,身管长6.35米,长径比为71倍口径,总重量3650千克。该炮是当时穿甲威力最强的坦克炮之一,发射10.4千克的Pzgr.39/43 穿甲弹(APCBC-HE)时,初速1000米/秒,可以在1000米距离上击穿30°倾斜、165毫米厚度的轧制均质装甲板;发射7.3千克的Pzgr.40/43钨心穿甲弹(APCR)时初速达1130米/秒,可以在相同的距离击穿30°倾斜、193毫米厚的轧制均质装甲板;弹药基数55发。凭借这门性能优异的火炮,“斐迪南”成为当时德军威力最大的战车,可以在1000米距离上击穿几乎所有的盟军坦克。但是由于自重太重,导致油耗过高,速度太慢,转向不灵活,实战中都是被地方坦克绕道后方或侧方击毁,才用了多项未成熟的新技术(如电传动),导致维修难度直线上升。战争末期,大势已去,已经不是一两款新式武器可以改变的,尤其是面对苏军的坦克海战术,数量有限的象式也无法挽回颓势,扭转强坤。

坦克发展史上走过了哪些“歪路”?能否举例说明?

坦克设计应当避免的一点就是在某一方向有重大不足。

以历史上坦克交锋最为激烈的二战为例。德国早期的二号、三号坦克都有着火力严重不足的问题。二号的20㎜炮不适合用于与工业化国家的装甲部队进行对抗。三号使用50㎜炮面对B1时就差强人意,在T-34面前更是打不过、逃不掉。

与此同时的T-34坦克在虽然有着坚甲重炮和高速灵活的硬指标,但软实力较差。早期的T-34使用双人炮塔,车长兼任炮手,需要一个人完成指挥、搜索目标和精确瞄准,极大影响了作战效率。

到了战争末期德国的重型坦克对坚甲重炮的追求到达了极致,虎式、虎王等坦克装甲越来越厚重,火炮越来越精密,但机动性却在不断下降,生产难度也越来越高。让坦克从一种兵器变成了一种艺术品,坦克基数难以满足战场上对数量的需要,也无力依靠快速机动及时前往需要坦克的位置。

到了冷战时期著名的T-64、T-72、T-80的身上则是车体过于狭小。设计的刚刚好的坦克结构不止让坦克手们的空间极为狭小,也限制了这些坦克的升级改造空间。在战时如果撑不过第一年,就不需要考虑到了第十年该怎么用更少的资源做出更好的武器。但在和平时期,像是苏联/俄罗斯这样拥有庞大军队的国家就需要考虑对旧的装备进行升级改造而不是全部换新,以节省开支。这样“人高马大”的西方坦克可以轻松的在已生产的坦克里面装上更长更大的坦克炮(M1,豹2),更大功率(更大体积,散热要求更高)的电子设备(M1),而俄罗斯坦克就要增加很多外设了。

所以坦克设计可以平庸,没什么出彩的地方,但不可以有什么难以解决的缺陷。

谢邀。在坦克出现的早期,坦克曾被誉为“陆地战舰”。而这一称号一度影响了很多坦克设计师走上邪路。

坦克能像利刃一样突破敌人的防线,但伴随进攻的步兵未必每一次都能及时的伴随协同。一旦步兵没有跟上,那么坦克则会陷入孤军奋战,并最终被敌人分割消灭。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坦克设计师们花费了很多心思。其中有些设计师脑洞大开的想到,战列舰可以通过设置多个二级炮塔来增加射界,减少射击盲区。那么坦克作为“陆地战舰”,自然也可以借鉴之。拥有多个炮塔的坦克,能同时向不同方向的敌人开火,面对敌人的包围也可以游刃有余,坦克的作战能力会因此更上一层楼。

于是一时间,各国纷纷开始对多炮塔坦克展开了研制。其中尤其以苏联对多炮塔坦克最为痴迷。苏军期望通过上述型号的努力,研制出一种威力强大、性能全面的“陆地巡洋舰”。

苏联研制过多种多炮塔重型坦克,型号包括T-30、TG型、T-35型、T-39型、SMG型、T-100型。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T-35重型坦克。

T-35重型坦克,全重50吨,安装一台500马力汽油发动机公路时速30千米,越野时速19千米,最大行程150千。其最显著的特征是拥有5个旋转炮塔。主炮塔是中央炮塔(装备一门76毫米坦克炮),在最顶层;下面一层有4个炮塔和机枪塔,两个小炮塔(配备两门45毫米火炮)位于主炮塔的右前方和左后方,两个机枪塔位于左前方和右后方。这样布置的好处是,火力配系和重量分布比较均衡。

T-35重型坦克虽然看着挺威猛,但是其根本就是个纸老虎。在苏芬战争和苏德战争中,T-35装甲太薄,机动力太差,火炮也不够有力,既无法摧毁敌军的新型坦克,又承受不住反坦克武器的攻击;同时由于过于人高马大,倒成了战场上最好的活靶子。而且在于德国单炮塔坦克的正面加量中,T-35也被灵活的德国坦克“吊打”,根本不是对手。

苏德战争爆发后没多久T-35便被消灭殆尽。而多炮塔坦克也被证明是失败的设计,最终退出了历 史舞台的命运。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象式坦克歼击车油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象式坦克歼击车油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上一篇:汽车空调油耗大幅增长 汽车空调油耗大幅增长的原因

下一篇:车辆油耗与空调温度 车辆油耗与空调温度有关系吗

相关阅读